2009交换机市场风云(下)

日期: 2009-04-13 作者:李智鹏 来源:TechTarget中国

中端市场:有欲望,有失望

用“欲望和失望夹杂”来形容中端交换机市场在2009年即将出现的景象,可以说是最为恰当了。

所谓中端交换机市场,主要是指以“三层及以上全线速千兆交换机”为主的阵营,客户方向主要还是以大型局域网为主,而且这个阵营的主力军,不仅仅包括了交换机生产商,还包括了各个厂商精心营建的渠道体系、代理体系,乃至集成商阵营。

伴随全球范围内交换机市场的增长乏力,国际上很多网络设备商都开始重新对中国市场进行“估算”。我们可以看到,思科、Foundry(2008年7月被Brocade收购)、Force10等对中国市场均已表现出很高的期望值。

例如,在中国企业级市场仍然拥有第一大份额的思科公司,早在2008年召开的“思科中国2009财年合作伙伴峰会”上,就由大中华区总裁林正刚提出了“思科在中国需战略转型”的观点。思科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Jim Sherriff在2009年1月13日的“思科战略媒体沟通会”上对此的解释是: “战略转型,将实现从‘思科中国’到‘中国思科’的转变。”

行业和企业市场的巨大容量,以及该容量的继续扩大,使得参与其中的交换机和路由器提供商们,充满了“欲望”,尤其是对照全球市场的低迷情况,中国市场的成败更显得举足轻重。就在日前,3Com公司 CEO毛渝南对媒体表示,中国已成为3Com公司的“家乡市场”。3Com旗下的H3C目前已经占有中国企业网络设备市场30%的份额,这一数据已经和思科在中国企业网络设备市场的份额相差无几。

对中端交换机市场的强烈渴求,也驱使电信设备供应商们充满了切入企业和行业市场的“欲望”。“例如上海贝尔、Juniper等公司,其实在地铁行业、运营商网络中,都拥有了很好的市场份额,但是要真正进入企业网市场,特别是不那么高端的市场,还需要做很多工作,例如构建一个完整的商业联盟,或者是像思科和H3C那样,建立完备的经销商体系或集成商体系。”

BDA中国联席总监张宇告诉记者,“在中端网络设备市场的竞争中,能起到作用的要素,其实既多于高端市场,也多于低端市场,是最为复杂的一块蛋糕。”

张宇认为,很多网络设备商往往只是看到了这个市场的机会,却容易忽视其中蕴藏的挑战,结果是带着欲望而来,带着失望而归。“在中国企业级中高端交换机市场失败的公司,比比皆是,2009年如果说有悬念,还是这个细分市场最有可能出现大的变局。”张宇说。

“H3C 在政府和行业市场领域的表现,对其他网络设备公司已经形成了压制,甚至对一些电信设备商试图进入企业网市场领域,都形成了强大的威胁力量。”计世资讯副总经理郭海涛认为,“思科在企业网市场的领导地位,近几年来已经不断遭遇挑战,它已经到了必须重视和考虑本地化需求的阶段,而不再能够依托于强大的品牌和高质量的网络来取胜了。”

高端市场:拼实力,讲实际

如今交换机市场的顶点,已经不再是万兆交换机了,一些厂商已经推出了100G的网络产品。但毫无疑问,万兆以太网交换机目前仍然被视作高端网络产品市场的代表。

“ 万兆以太网交换机的毛利率通常是多少?超过50%!因此,各厂商在这个市场的竞争有多激烈,就可想而知了。”某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思科、H3C、 Juniper、中兴通讯、Force10、Foundry、extreme、迈普、锐捷……几乎所有网络市场上的主要玩家都在这个领域奋力耕耘。

一些本土厂商开始显示出自己的竞争优势,如中兴通讯、H3C、四川迈普、锐捷网络、神州数码网络等,这些厂商主要通过自己的特色产品、优质服务和长久以来形成的口碑,抢夺部分高端市场。

“本土厂商的优势不光是成本低,还有日趋成熟的技术,交换机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国内厂商与国外厂商已没有明显差距,并且国内厂商会根据国情和国内环境有针对性地设计本地化的功能。” 近两年在企业网市场表现十分活跃的中兴通讯某市场部负责人告诉记者。

“随着芯片技术、硬件技术、软件技术的提升,中国厂商的交换机产品质量、性能、功能得到了快速提升,技术方面有些已经超过国外产品,国内产品不再是低质低价。而且,国内厂商具备天然的服务优势,快速响应。”H3C网络产品部总工程师赵晓轩认为。

面对形形色色、不同品牌、不同系列的万兆交换机产品,用户需要的是冷静和理性的选择。

“售前工作很重要,一定要根据本企业的实际需要和环境进行选择,充分调研,与解决方案提供商、厂家充分沟通,选择最合理的设备。”中兴通讯某市场部负责人表示。“目前有些企业用户在万兆交换机产品应用方面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只注重高性能、多功能,而缺乏实用性考虑。通常是性能很高,但利用率不到10%,功能很多,但只用一两项,正确的选择标准应该是‘够用就好,适度超前’。”

“我曾经见过有文章分析说,鉴于千兆桌面的价格降低,万兆部署已经成为必然,这种观点显然不是网络设备商或者大型企业CIO的观点,而是一种想当然的误读。”中国进出口银行信息技术部总经理王云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再大的企业,在部署网络时首要考虑的,还是业务,而不是提供多宽的通道,从业务往上走,不同的企业就会有不同的结论,例如银行首要的是安全和稳定,而一些其他企业,可能就是便捷性和价格等等。因此,不能说大企业就一定会采用万兆。”

“万兆交换机无论运用到哪种具体的环境,其本质还是应用系统、业务系统的基础设施。因此,在分析、解构它们与具体应用的关系时必须时刻把握这一点,把性能、端口密度、可靠性、耗能等最关键的本质工作做好才是最重要的。” 博科中国区网络产品技术经理卓超认为。

此外,如果说几年前大家关注的仅仅是交换机本身,如需要多少交换容量,能够支持的端口密度,产品的架构是分布式还是集中式; 那么随着技术的发展,交换机产品如今已经成熟,利用交换机组成的网络能够做什么,怎样才能搭建高效的工作平台,怎样能够为客户解决应用的问题就成为重点。 “也就是说,交换机不再是单纯看一些硬指标,更多的软特性和业务被逐步地加入,网络的流量管理、带宽管理、安全、接入用户的管理、易用易管理的需求明显增多。”H3C网络产品部总工程师赵晓轩认为。

纵观2009年的交换机市场,无论企业规模大小、所属行业状况,乃至企业在IT建设上的投资力度,“理性投资”、“业务为王”,已经成为显著的特征。正是由于这些特征的出现,将促使2009年的中国网络设备市场有可能在平稳发展中,出现各个厂商市场份额的重新划分,特别是万兆交换“新军”们可能对“老厂商”市场份额进行蚕食。

专家观点:如何避免万兆交换机应用误区?

惠普网络:部分企业在选择万兆交换机时往往希望一步到位,购买一个超高交换容量和高万兆端口密度的万兆核心交换机,并希望从路由交换到安全保护、流量统计等所有先进功能都在网络中心的万兆交换机上实现。这样选择的结果往往造成万兆核心交换机购买成本过高,并且由于所有功能集中在网络核心,虽然万兆核心交换机的带宽够用,但当所有的网络攻击和病毒泛滥都集中到网络核心时,超过了万兆核心交换机的芯片处理能力,造成整个网络的瘫痪。用户在采购万兆交换机时,应该尽量选用模块化的万兆交换机,可以按需要扩展;同时也需要考虑万兆交换机的成熟度和稳定性。成熟包括技术性能、丰富的业务支持能力、后续售后支持服务能力等方面。此外,还要注意万兆交换机的节能环保。

Juniper网络公司:目前万兆以太网主要应用在企业园区,较为合理的园区网络结构是分层的。如果应用需要网络升级到万兆,需要避免出现形式上的万兆网络,也就是说,万兆需要贯穿到网络的每个层面,如果只是某个节点或者某台设备应用万兆,从带宽或者网络结构上都是不合理的。另外,对于万兆交换的性能和稳定性的要求,用户一般只关照万兆端口的数量,而不关心万兆的质量。业界有很多交换机万兆口虽然很多,但是达不到线速转发。通俗来讲,有些厂商的交换机给你配置16口万兆端口,实际上所有端口的最大带宽加起来不是16×10G,可能最多只有4×10G的带宽,所以除了关注端口数量,我们更应该关注所有的端口性能是否能达到万兆。对于稳定性的要求也是用户容易忽视的问题,比如有的厂家交换机虽然万兆端口很多,采用的电源却是单电源,要知道万兆交换机汇总的流量比较大,承载的业务比较多,如果单电源出现问题,会导致整个节点的业务中断。企业用户在考虑采购万兆交换的时候,首先应该重点关注万兆交换的稳定性,引擎是不是有冗余,交换矩阵是不是有冗余,电源是不是有冗余,风扇是不是有冗余; 其次应该关注性能,所有端口是不是能够线速转发(也就是说是不是所有的端口都能达到万兆),数据经过交换矩阵会不会出现线头阻塞的可能; 再次,除了考虑一次性投资,还更应该多考虑绿色IT,设备空间的占用、电话的消耗。

中兴通讯:企业用户在万兆交换机产品应用方面常出现的认识误区是,只注重高性能、多功能,缺乏实用性考虑,通常是性能很高,但利用率不到10%,功能很多,但只用一、二项,应该是“够用就好适度超前”。售前工作很重要,一定要根据本企业的实际需要和环境选择,充分调研,与解决方案提供商、厂家充分沟通,选择最合理的设备。

H3C:其实网络对应用者和管理者来说不应该成为考虑的瓶颈,更多的应是企业信息化支撑,为企业的运营、管理创造更多的价值和支撑。除了设备本身的性能外,需要综合考虑网络建设的目标。安全、高效、整合以及资源化的网络,才能动态适应企业的变革。网络产品是否能够融合安全、应用优化、无线有线统一,整个网络是否支撑资源的调度和管理,能够智能地分析网络的业务和流量,控制和审计用户在网络中的行为等,才是最重要的。部署了万兆交换机是否就是提升了工作效率?是否网络的带宽就没有问题?不一定。当网络速度大幅提高后,网络的安全就会成为重中之重,因为没有安全,更快的网络速度尽管带来了效率的提高,也可能带来巨大的损失(如病毒肆虐、恶意攻击、非工作流量占有大量带宽)。安全产品的部署就要考虑到安全产品的性能,产品的处理能力要匹配,否则安全产品会成为网络最大的瓶颈。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