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rer Independent Call Control:承载无关呼叫控制
承载无关呼叫控制(Bearer Independent Call Control,BICC)是建立在N-ISUP基础之上的信号协议,在不妨碍于已经存在的网络和端到端的服务的情况下,它可以被用来支持窄带ISDN服务,而不需要款待中枢网络。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ITU-T,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 –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ization Sector)在建议Q.1901中表示,设计承载无关呼叫控制的目的在于完全兼容已经存在的网络和任何的可传送声音消息的系统。承载无关呼叫控制支持窄带ISDN服务,而且是不依赖于承载和发送消息传送技术。ISUP消息运载了呼叫控制和承载控制信息,这是由电路识别码(CIC, Circuit Identification Code)来识别物理承载电路的。然而电路识别码对于时分复用(TMD,time-division multiplexed)网络是十分有效的。承载无关呼叫控制BICC的开发是可以共同操作任何一种类型的承载的,例如:那些基于异步传输模式(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和网络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技术。还有时分复用TMD技术。BICC将呼叫控制和承载连接控制分离开来,传输承载控制信号的BICC的独立发送信号。目前使用的承载传输对BICC信号协议时透明的—BICC不了解专门的承载技术的知识,而这些知识是参考了混合信息的。 国际电信联盟(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宣布第二代BICC协议的完成是在2001年7月份。他们期待使用这些协议去帮助从当前模型中移动网络—这是建立在公共交互系统的基础之上的—对于一个基于服务器的模型。BICC发展体系机构由一个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建立在电路交换基础之上的网络上的用于支持当前服务的媒体网关,异步传输模式ATM,和网络协议IP技术组成的,包含了第三代无线。根据ITU发言人Yukio Hiramatsu的说法,BICC协议的完成是对于宽带多媒体网络而言具有历史性作用的一步,因为它将可以使电路交换时分复用(CSTMD,circuit-switched TDM)网络和高容量带宽多媒体网络的分离毫无伤痕。第三代合作组织(3GPP ,The 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已经包括了通用移动通信服务(MTS,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第4版中的BICC CS 2。在未来的适合于BICC 的ITU-T计划中包含了更多的先进的服务支持和更多的利用代理,例如:SIP(the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理。
最近更新时间:2008-12-29 作者:Ruth MooreEN
相关推荐
-
云、雾和边缘计算之间的区别
现代分布式计算架构支持重大技术进步,例如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每个计算模型都是支持高级应用程序的关键,而这些高级 […]
-
思科数据中心高级副总裁谈AI、云发展和竞争
在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竞争中,网络巨头思科正“押注在”持续的需求:客户正在寻找方法以利用AI潜能提高生产力以及获 […]
-
Broadcom的Jericho4提升数据中心AI网络
Broadcom近日推出其新一代Jericho网络芯片,并且已经开始出货,该公司声称,该芯片可为数据中心人工智 […]
-
基于平台的网络如何实现网络管理
分布式IT环境、多云、边缘部署和AI集成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需要安全灵活的网络架构,这些架构需要可以快速扩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