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的DNS选项可帮助解决不断增加的挑战

日期: 2018-07-30 作者:Kate Gerwig翻译:邹铮 来源:TechTarget中国 英文

在互联网存在的前25年左右,原始域名系统(DNS)可定位互联网域名并将其转换为IP地址,以便快速将用户连接到远程主机,而无需保留相应的IP电话簿在手中。当网页基本还是静态时,很多免费的开源DNS工具很好用,并且,1983年由互联网名人堂成员Paul Mockapetris创建的协议可以处理这些负载。

但随着云服务、微服务和分布式应用程序的出现,我们需要现代方法来处理网络DNS。根据IDC高级分析师Brandon Butler的说法,在管理构建在组件中以及托管在不同位置的应用程序中,企业面临新的DNS挑战,因为这些应用程序都需要连接在一起。

全球DDI市场由三个核心网络服务组成,这些网络服务可实现IP网络通信—DNS、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和IP地址管理协议。根据市场研究咨询公司Stratistics MRC预计,到2023年,该市场将从2016年的6.9亿美元增长到30.8亿美元。云计算、动态应用程序和移动性的使用预计将在DDI市场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北美地区。

随着网络复杂性增加,很多供应商正在提供更多新方法来实现网络DNS,以更好地提供分布式动态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由DevOps团队通过混合公共云和私有云、微服务平台、容器、内容交付网络甚至内部数据中心创建。企业正超越对新平台的实验性使用,进入到自动使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和社交平台等技术。

Butler称:“这些技术给网络带来巨大压力,在各种地方托管应用程序更是如此。DNS是支持新平台所需的基础技术。”

很多上一代DNS产品是基于名为BIND(或者Berkeley互联网域名)的开源DNS软件,这种产品非常适合传统应用程序(托管并留在一个地方)。Butler称:“但当你在使用新的云平台、微服务和应用程序技术时,BIND并不适合管理DNS流量。”

Private DNS提供授权的企业软件

面对软件即服务趋势,纽约DNS和流量管理公司NS1最近面向企业推出Private DNS–基于软件的下一代DNS网络产品。作为互联网和云计算公司使用的基于云的托管DNS服务的衍生物,NS1的Private DNS向企业出售经常性月度软件许可证,以便企业在内部自行托管NS1的DNS软件,以自动化和现代化其基础设施。

NS1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Kris Beevers称:“这里的广泛模式是,企业正在试图现代化其环境中的堆栈,而不是将所有内容转移到云端。无论是出于监管还是合规甚至技术原因,很多企业都始终将使用混合云和内部基础设施。”

NS1的Private DNS旨在通过API优先的方法,为企业提供可扩展的自动化流量路由,因为云端使用的相同技术正在企业内部使用。Private DNS适合那些想要现代化其应用基础设施的企业,Beevers称其可在云规模提供供应商无关的DNS负载平衡和服务发现。

NS1开发Private DNS是因为在云端使用其技术的客户询问他们是否可在自己的环境中使用相同的技术。他说道:“我们将运行我们全球云平台的相同的技术打包,并将其作为授权软件交付到企业环境中,以便客户可为内部用例自己托管该技术。”

很多现代DNS技术已经公开发布,但NS1时最早发布这种新型DNS技术的公司之一,以针对那些希望将其用于内部系统的企业。

他表示:“通常情况下,出于安全原因考虑,对于大型互联网系统或者未暴露于公共DNS系统的系统,你会想要私有DNS。如果你的公共DNS遭到攻击,你不会希望黑客也同时可访问你的私人内部网络。”

新的DNS服务和系统需要自动化、灵活且可扩展。DNS服务需要能够响应API调用,而这正是NS1的平台和其他平台所能做到的。Butler称:“NS1使用网络遥测数据来推动DNS响应,并且它能够以最有效的方式动态回应。”

NS1能够利用数据更好地服务于DNS,并让工程师可控制多少流量到达哪个站点,以及从DNS的角度提供更高级别的可视性,以了解网络中发生了什么。

NS1的产品具有内建DNS服务,可了解网络状态,并可对入站的DNS查询查询最有效的答案。Butler指出:“五年前都还没有这种做法,甚至是在公共DNS方面。”

谁需要现代DNS

那些具有复杂环境并需要更高安全性的企业需要现代DNS,因为很多应用程序跨越多个不同位置运行。

他补充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市场会变得更加明确,企业会需要私有DNS系统来支持新技术的需求。在很多方面,DNS有时候是一种事后想法,但它确实是可实现所有其他功能的基础技术。”

目前DNS设备或虚拟设备市场中的供应商包括Armor、BlueCat Networks、思科、EfficientIP、F5、Incognito Software Systems、Infoblox、Men&Mice、微软、NS1和SolarWinds。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翻译

邹铮
邹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