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C:迈向“智慧校园” 高校IT“新”变革

日期: 2014-07-20 来源:TechTarget中国

“十二五”以来,“三通两平台”是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领域的重点。在这个大框架下,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纷纷开展了大量建设实践。同时,近几年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大量普及,为校园IT应用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契机。尤其是信息化水平相对前沿的高校,在校园信息化应用领域展开了许多新的探索。

近日,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管理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与杭州华三通信联合举办的 “创造校园IT新价值——2014年高校信息化建设研讨会”上,业内专家指出,当前的教育应用创新层出不穷,信息化建设正从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转变,校园IT系统也面临着新的变革。

高校信息化的下一步

“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硬件水平已经很高,下一步关键是应用与融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任助理、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信息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学民,在谈到未来高校信息化建设重点时指出,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新的IT技术,学校在应用层面可以开展更多创新,而且更可以将已有的应用进行深度的融合,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和校园管理的水平。

与传统的校园信息化系统不同的是,这些新的应用往往更具人性化,离师生们的日常教学生活更加密切。例如通过学生上网给食堂菜品点赞来提高食堂服务水平,借助无线终端定位实现课堂自动点名等等,都属于这一类。

而从技术上来说,这些应用无疑都需要依靠新IT技术、应用、管理等多个层面的深度融合。就拿上面所举出的应用为例,就涉及到移动APP与后勤管理系统融合,无线网络管理与教学管理系统融合等。

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

对于校园信息化的变革趋势,业内专家一直在提一个概念,“智慧校园”。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理事长蒋东兴指出,“智慧校园”是高校信息化进入高级阶段的表现形式,比“数字校园”更先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应该更深入。

蒋东兴认为,“数字校园”建设中,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数据中心的建设,以及教学教务、一卡通等系统的集成。而随着移动智能指端的普及和网络带宽的飞增,促使了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的转变。他指出,高校“智慧校园”应该具以下特征:互联网络高速泛在,智能终端广泛应用;团队协作便利充分,集体知识共生共荣;业务应用智能融合,外部智慧融会贯通。在技术上,智慧校园更多地采用了智能技术、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社交网络等新的IT技术,在数字校园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信息资源的价值,强调知识的创造与利用,实现智能化的推送,促进知识与智慧的传播与分享。

同样,在高校层面,智慧校园建设目前也正是潮流,构建安全、稳定、节能、环保的智慧校园,已成为众多高校发展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学校开展积极尝试,并把保证应用和数据的融合,作为了具体IT建设中的考虑重点。

从实际应用上来看,“智慧校园”也能给高校的教学和管理带来许多新的变化。以浙江大学无线网络建设为例,在实现了全覆盖的泛在无线校园网之后,浙江大学开始尝试将大数据概念与无线校园网紧密融合,构筑一个无线网大数据平台,未来能给学校和师生带来的新应用体验将极为丰富。教务部门能借助它实现课堂自动点到、统计教室利用率,学工部门能通过其统计学生上网行为,查询学生活动轨迹,保卫部门可实现保卫巡更、遗失手机查询,学生们可通过手机进行校园导航、寻找空闲教室、查找附近同学、接受课程讲座信息推送等等。毫无疑问,智慧校园将给校园IT应用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

新IT架构应对变革挑战

智慧校园的建设,对师生们来说受益匪浅,而对于CIO们来说,却意味着更大的挑战。
各种新应用的大量部署,势必需要足够的IT基础设施来支撑。诸如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对IT资源的消耗最为明显。另一方面,很多应用自身的特性,也会带来IT资源需求的压力。例如学生选课/查分系统,在短短数天内,学生要通过各种终端接入到系统中进行操作;在重大体育比赛时间,视频流量也会激增。如果事先准备不足,这种“潮汐”式应用的压力,会让高校IT部门疲于应对。

参与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杭州华三通信认为,传统的高校IT基础设施不易于上层应用随需而动,难以因业务压力而自动部署和弹性扩展。面对未来发展,高校IT系统架构需要向可适应、自定义的“新IT”方向变革,实现IT基础设施资源的随需而变、动态平衡。不仅应用上实现融合,在IT基础架构上同样要实现融合,来满足弹性、快速的“智慧校园”个性化业务部署。对此,华三推出了Dynamic Resource Expand弹性资源扩展架构,并发布了云数据中心、校园网等相关解决方案来进行具体支撑。

同时,无论是专家还是厂商,都一致强调了无线网络在未来的智慧校园部署中的重要性。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无论是个性化的应用,还是大数据分析,都需要依托无线网络来最重实现。对此厂商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华三傅强强调,业务的交互界面是应用,IT基础资源与应用的无缝对接才能够实现IT能力的最大化。对此华三的优势就在于,能从多个层面提供面向智慧校园业务的应用整合交付。在系统架构方面,由于大数据、零存储、分布式存储、高性能计算等应用与硬件的关系十分紧密无法分离,华三将集成业界优秀的系统软件合作伙伴来提供解决整合交付;在大型云平台、BYOD等层面,华三的整合交付则是通过基于云平台的开放、行业应用的合作联盟构建开放合作的价值生态链来实现;在应用整合方面,华三则是借助与合作伙伴的应用联盟,通过H3C cloud pack Iaas+Saas(如:电子书包、大课堂、云网盘等),为用户提供一箱即云、开箱即应用的服务,来实现应用统一交付。所有这些的目的,就在于用同一种架构来支撑校园信息化的变革与创新。

建设智慧校园将是未来10-20年高校信息化的主要任务,在未来的IT建设中,势必将有更多的新技术、新应用出现。构建更具弹性、更加融合的新IT架构,支撑更加丰富的应用,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迎接智慧教育时代,信息化与教育大融合时代的到来。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