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N:可交付的SDN

日期: 2013-05-13 来源:TechTarget中国

  SDN概念大热,基于OpenFlow的产品也不断推出,但是现阶段完全通过SDN构建的网络却凤毛麟角。所以,SDN还停留在讨论阶段是大部分人的想法,但也有一些公司开始尝试把SDN进行逐步交付和落地,比如H3C。

  “H3C的SDN策略强调的是可交付,现阶段很多客户提出这件事情,我们就会跟他们讨论。根据客户现在网络的现状和具体需求,H3C提供给客户一个最佳的方案。” H3C技术营销部部长孙晖说,“我们很难建议客户把现有设备都换成支持OpenFlow的设备,这样用户是很难接受的。” 事实上,客户更关注于最后的结果,关注我们的方案是否可以满足需求并且提升效益,之后才会关注采用的是什么技术。SDN也只是用户构建智能面向应用网络的一种具体形式,而非目的。H3C的VAN(Virtual Application Network 虚拟应用网络),就是从用户面向应用络需求出发来推出的解决方案,而SDN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VAN的三个内涵

  “H3C推出VAN解决方案,将基础网络资源变为动态基础资源,提升网络资源利用效率,使得网络交付和变更更敏捷,网络与计算、存储一起,更有效地支撑新一代互联网的发展。” H3C技术营销部副部长翟传璞说,“VAN的内涵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虚拟化、自动化和SDN。”

  其中,虚拟化是将网络资源“池化”,变物理的网络设备为虚拟的网络资源池,而自动化是在网络资源虚拟化的基础上,通过自动化编排技术,实现网络业务快速部署和变更,通过自动化管理技术,实现大型网络的高效管理,SDN则是在这两者的基础上,实现网络设备的集中控制和智能管理。

  “SDN有两个关键点:控制的相对集中和开放的API。” 翟传璞说,具体来说就是原来的控制协议,都是由设备与设备之间进行自行协商的,在SDN方案中,出现了一个完全新的产品形态,就是控制器(Controller),将流量的选路和转发进行集中控制;目前大家关注比较多的OpenFlow协议,就是控制器与设备进行通信的协议,目前在国内已经有使用OpenFlow的实际需求,但是主要还是在实验网搭建一个专门的区域进行实验。

  而另外一个方面,如何基于传统的网络实现软件定义?需要考虑除Controller/Agent方案之外的另一种方案:开放API,这方面,H3C更希望从客户的实际需求来进行规划和设计,因为现在网络企业和研究机构以及大多数的企业用户在采用什么样的API技术,需要什么样的API,都会有一定的差异。基于与国内众多高端用户的沟通和实践, H3C提出了VAN SDK的概念,通过Comware、iMC来开放多层次的接口,基于这些接口可以更好的实现软件对网络进行控制。

  翟传璞把SDN分为了三个步骤,第一是开放API和Controller/Agent架构;第二是实现可视化业务编排和定制化的交付;第三是完全面向应用。基于开放API,基于Controller/Agent架构和可视化的编排,给客户提供非常丰富的应用,最终实现SDN的完全落地。

  SDN控制器的探索

  在整个SDN架构中,控制器是一个非常显眼的存在,创新很多是在控制器上,关于SDN的收购也大多集中于此。所以有人笑谈,得控制器者得SDN。H3C的控制器有何不同呢?“H3C控制器的整个方向是融合。基于现有网络SDN演进,我们认为基于单一技术的Controller并不能充分满足客户需求,所以我们定义的Controller是融合演进的Controller,就是说同一套Controller要同时支持多种Controller/Agent协议。” 孙晖把H3C的控制器定位为融合,这在现在国内为数不多的SDN尝试上找到了共鸣。“在很多互联网客户的数据中心,大部分网络都是基于传统架构做的,H3C与他们合作的主要是基于开放API来实现。在客户的一些创新实验环境,也会搭建完全基于OpenFlow等技术的实验环境,但规模不大,控制器有的是用户自己做,有的则希望由厂家提供,而传统的网络和OpenFlow的网络又要联结在一起,所以用户需求就是一个融合型的控制器。

  谈到SDN就不能忽视HP的力量,HP不仅在最初就参与了斯坦福大学关于SDN的试验,而且很快推出了支持OpenFlow的产品,这种技术优势是否可以给H3C带来收益呢?翟传璞的回答是肯定是,“H3C与HP的技术团队之间经常进行技术交流,我们现在跟踪业界最新的标准是基于OpenFlow的1.3.1,我们相应的解决方案在OpenFlow这个领域会按1.3.1作为一个起始标准进行开发和设计。”而另一方面,H3C在国内网络的市场高份额和众多的高端客户也带来了大量的SDN实践机会,丰富着SDN的发展。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