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7日,Interop 2012继续在拉斯维加斯曼德勒海湾会议中心召开,众多主流网络设备厂商在今天发布了新的产品、功能模块。其中,华为正式向业界推出其数据中心网络交换机CloudEngine 12800系列产品,阿尔卡特朗讯提升其mesh数据中心网络架构传输性能到40G,extreme为其BlackDiamond X8核心交换机和TOR交换机Summit X670增加万兆copper模块。
华为CE系列支持48T海量数据通道
5月7日凌晨,华为正式面向全球发布下一代数据中心网络核心交换机CloudEngine 12800,华为称这款系列交换机整机最大支持48Tbps交换容量,支持每槽位2Tbps的带宽,均在业界保持领先优势。
CloudEngine 12800系列交换机,这个系列的交换机产品由3款交换机组成,CE12804,CE12808和CE12812,软件平台基于华为VRP8操作系统,最高支持96个100G全线速端口。业务槽位分别支持6.8.12,支持TRILL标准,在虚拟化方面支持虚拟系统VS和CSS集群交换系统,硬件架构采用无阻塞CLOS交换架构,网络虚拟化能力VS可实现1:8的一虚多,CSS可实现4台物理设备的多虚一。支持数据中心网络实现无阻塞大二层网络需求和园区核心网组网需求。
CloudEngine 12800系列交换机的发布无疑给华为在企业数据中心网络市场增加了厚重的砝码,不论在产品、技术架构体系,标准发展,开拓高端数据中心市场都将在未来与思科、惠普/H3C,Juniper,DELL等主流网络设备供应商展开直接的竞争。而对华为而言,CloudEngine 12800系列交换机也将面对来自高端数据中心行业用户的考验,毕竟思科、惠普/H3C、Juniper已经在企业数据中心网络市场耕耘多年,在解决方案定制,案例积累等方面都保持先发的优势。
阿尔卡特朗讯mesh架构性能跃升到40G
5月7日,阿尔卡特朗讯宣布提升其mesh数据中心网络架构传输性能到40G,以加强数据中心对桌面虚拟化VDI和视频的响应能力和灵活性。发布包括为其OmniSwitch 10000增加40G能力。
阿尔卡特朗讯mesh架构采用SPB(最短路径桥接),阿尔卡特朗讯称在今年秋天,OmniSwitch 10000和6580E等产品都将全部支持SPB。2011年OmniSwitch TOR 6900交换机曾获得Best of Interop大奖, mesh架构基于阿尔卡特朗讯的AFN应用流畅网络策略,于2010年进入数据中心网络架构之争。
同时阿尔卡特朗讯还称,在今年的晚些时候将在其多款交换机中增加虚拟机架和虚拟端口汇聚功能,以增强虚拟网络能力,并且Mesh架构已经为100G做好准备。
阿尔卡特朗讯称在1000台服务器的网络环境应用中,阿尔卡特朗讯的架构对企业5年的能耗、端到端服务器延迟和成本方面都要比竞争对手有优势。
阿尔卡特朗讯一直以来都是数据中心网络架构的有力竞争者,与思科,juniper不同,一直坚持SPB标准对大二层网络架构的支撑。
Extreme为BlackDiamond X8增加万兆copper模块
Extreme(极进网络)在5月7日,对其数据中心核心交换机BlackDiamond X8做出更新,增加万兆copper模块。
Extreme表示目前企业认为投资保护是企业数据中心运营的关键要素之一,数据中心运运营者总是在寻找线缆基础架构的再利用方法,而万兆已经是大势所趋。而选择BlackDiamond X8和Summit X670的copper交换机,是最具成本效应的万兆选择。可以帮助企业在未来几年快速对数据中心网络的升级,从而进入云。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
相关推荐
-
思科为运营商企业解耦网络
思科宣布将允许企业在第三方交换机运行其Nexus操作系统,同时通过其运营商级操作系统为电信运营商提供相同的灵活 […]
-
思科发布网络保障引擎,确保基于意图的网络得以充分实现
我们正在经历全数字化企业的全面加速发展时期,企业大量自主开发全新应用,以应对海量数据集。然而,现在应用在容器、 […]
-
首开4OOG,Mellanox开放式以太网交换机解决方案强势来袭
Mellanox以Spectrum-2交换机为数据中心带来一个全新的网络解决方案,帮助企业以更少的交换机构建更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兼具性能与成本效益。
-
当容器遇上超融合系统,我们需要做什么?
对于在数据中心领域从事虚拟化、硬件设施以及集成化工作负载管理的IT专业人士来说,超融合基础设施能满足他们的何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