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软件定义网络正逐步走向现实?

日期: 2011-12-01 作者:Andreas Antonopoulos翻译:曾少宁 来源:TechTarget中国 英文

在《开放API的软件定义网络就是真正的整合》,我们谈到了以软件为中心的网络的角色。《如何判断软件定义网络是否真的开放?》主要讨论软件定义网络是不是真的开放和可互操作的。本文将主要介绍多核处理如何推动软件定义网络。   软件定义网络并不是新概念,但是它最终可能将取代现在不灵活且以硬件为中心的高速高性能多核处理网络。

一旦出现软件定义网络,网络设备将配备软件开发套件和开放API,从而实现全新的网络应用程序。   以硬件为中心的网络问题   对于整个同时代的网络工程师而言,路由器或交换机是一种有定制芯片和软件的设备。但是,情况并非一成不变。在80年代,路由器只是有两个或多个网络接口之间的数据包转发服务……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开放API的软件定义网络就是真正的整合》,我们谈到了以软件为中心的网络的角色。如何判断软件定义网络是否真的开放?》主要讨论软件定义网络是不是真的开放和可互操作的。本文将主要介绍多核处理如何推动软件定义网络。

  软件定义网络并不是新概念,但是它最终可能将取代现在不灵活且以硬件为中心的高速高性能多核处理网络。一旦出现软件定义网络,网络设备将配备软件开发套件和开放API,从而实现全新的网络应用程序。

  以硬件为中心的网络问题

  对于整个同时代的网络工程师而言,路由器或交换机是一种有定制芯片和软件的设备。但是,情况并非一成不变。在80年代,路由器只是有两个或多个网络接口之间的数据包转发服务器。定制ASIC源于网络容量和复杂性的增长。这时,路由器就成为一种用途唯一的特殊设备。

  在这期间,我们可能忽略了以硬件为中心的网络存在的问题:创新缓慢。将软件烧写到芯片中会增加生产周期,减少系统集成的特性。更坏的是,一旦烧录完成,硬件无法轻易修改。采用固件只能稍微缓和这个问题,实际上无法彻底改变底层选择。硬件是固定、不灵活但又非常快速的方法。

  可扩展多核处理器和虚拟化会促使计算服务器发生变革,但是到目前为止,它们对网络设备的影响甚微。但是,随着网络处理器产品的出现,这种变化会越来越多。

  为什么现在要使用软件定义网络

  软件极具有极强的灵活性,但是速度比硬件慢。多核处理则进一步缩小性能上的差距。而且,从80年代开始,软件的性能越来越好。新的开发方法、虚拟化和开放标准提高了软件的模块化、灵活性,降低了开发难度。全球开发人员可以使用的软件也越来越多。硬件制造工厂需要大量的资源和开支,而一些最优秀的软件开发环境甚至可以运行在笔记本电脑上,而且是免费发放的(例如,Eclipse)。对于开发人员和供应商,以软件为中心的网络将开创一个全新的开发方法,减少资源消耗,加快创新速度。

  这对于网络专业人员意味着什么?从终端用户角度看,以软件为中心的网络又是什么?在很多方面,这些设备本身是相同的:19英寸的宽度,机架式挂载,前面具备许多端口,后面安装了许多风扇。但是,用户体验可能有显著区别。

  软件定义网络发展过程将经过三个阶段:

  创新:首先,对于供应商而言,软件定义网络的主要优点在于竞争力创新和投放市场的速度。开发方法更灵活,硬件越普通,意味着生产时间越快,发布时间越快,升级越简单。

  定制:网络管理员首先在定制方面体验到以软件为中心的网络的优点。基于软件的网络设备更容易通过脚本进行控制,并且支持更多的协议和标准。它们能够动态加载新特性,且更容易与其他系统整合到一起。

  应用程序:以软件为中心的网络的第三个阶段,即软件协议向第三方开发者开放并且应用程序数量增多的时候。网络设备将包含软件开发套件或开放的API和文档。接着开发者社区逐步与新出现的网络“应用程序”行业标准结合。然后,很快就会出现开源方法,符合关键应用的小型应用程序,以及“吸引”终端用户的脚本和开发。

  随着创新从狭小的硬件团队向更多的程序员、管理员和高级用户扩展,处在革新边缘以软件为中心的网络与以硬件为中心的网络一同发展。现在,许多用户还不知道谁制造了他们使用的手机;他们只知道手机是运行Android或iOS,以及其他的许多应用程序。在不久的将来,很可能会出现支持网络的应用程序。

翻译

曾少宁
曾少宁

TechTarget中国特约技术编辑,某高校计算机科学专业教师和网络实验室负责人,曾任职某网络国际厂商,关注数据中心、开发运维、数据库及软件开发技术。有多本关于思科数据中心和虚拟化技术的译著,如《思科绿色数据中心建设与管理》和《基于IP的能源管理》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