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网络和存储的优化资源

日期: 2010-08-29 作者:AndreasM. Antonopoulos翻译:曾少宁 来源:TechTarget中国

网络架构师可以通过实现同时支持存储和网络需求的技术来简化数据中心。本文将介绍现有的存储方法和传输方法,它们具有最大的灵活性,也拥有聚合模型的优点和问题。   除了网络拓扑的发展变化,许多公司也正面临网络结构和协议的聚合。之前分别用作存储和数据的网络现在已经合并成为一个。

我们已经看到许多方面的聚合了,不同的网络已经压缩为通用的一组物理层、链路层和协议标准。Ethernet和IP网络已经引入了实时通信应用,如语音和视频。现在,网络架构师正在使用Fibre Channel over IP (FCIP)、Internet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iSCSI)和……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网络架构师可以通过实现同时支持存储和网络需求的技术来简化数据中心。本文将介绍现有的存储方法和传输方法,它们具有最大的灵活性,也拥有聚合模型的优点和问题。

  除了网络拓扑的发展变化,许多公司也正面临网络结构和协议的聚合。之前分别用作存储和数据的网络现在已经合并成为一个。我们已经看到许多方面的聚合了,不同的网络已经压缩为通用的一组物理层、链路层和协议标准。Ethernet和IP网络已经引入了实时通信应用,如语音和视频。现在,网络架构师正在使用Fibre Channel over IP (FCIP)、Internet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iSCSI)和Fibre Channel over Ethernet (FCoE)将存储也整合到Ethernet上。

  其它专业的网络结构,如Infiniband和Myrinet,也一样面临来自聚合的压力。类似于Fibre Channel,它们也是专业的结构,但它们是针对高性能计算的,而非存储。同时,类似于Fibre Channel,它们除了在一些要求超高性能的应用之外,也将可能在选择使用单个聚合网络时被Ethernet替代。除了这些应用之外,它们灵活性和标准化的特殊性能优势正逐渐变得不再明显。

  虚拟化是存储聚合的催化剂和主要动因。企业许多最重要的利益都是来自于服务器虚拟化,如网络启动、热迁移和灾难恢复,都要求为操作系统和应用镜像实施基于网络的存储。这都促使一些组织要保证基于网络的存储要以较低的成本来支持所有的服务器,不管是基于块(SAN)或是基于文件(NAS)的方式。虚拟化普遍会使网络存储性能比原始性能更繁重。因此,即使Fibre Channel仍然是高性能应用的最佳选择,我们也发现随着越多的工作负载被虚拟化,Gigabit Ethernet上的iSCSI部署也在不断增加。

  Ethernet正占据主导优势

  长期而言,这个趋势很可能在加速。虽然Fibre Channel正缓慢地从2Gbps增长到4Gbps以上,但Ethernet性能的增长更为显著,已经从1Gbps增长到10Gbps以上。由于多方面原因——包括成本、性能、可靠性、兼容性和根深蒂固的文化因素,Ethernet并不是高性能网络存储的直接竞争者,但是它经过更长时期的发展后一定会超过Fibre Channel一个数量级。

  同时支持存储和Ethernet结构的网络交换机也可以弥补这个差距,从而使之更平稳地转到一种聚合网络结构。一个多结构的交换机可以避免大差异升级和突然转变,从而允许平衡地实现从边缘到内部存储阵列的聚合。

  不管是整合到现在1Gbps Ethernet上的iSCSI,或是Fibre Channel over Ethernet,或者甚至是将来10Gbps上的iSCSI,Ethernet占据主导地位的趋势是不可更改了。实际上,大多数企业将会使用一种混合模型:使用1Gbps Ethernet上的iSCSI来支持较低性能的普通网络存储,而有针对性地选择Fibre Channel来支持高性能应用。换句话说,“到处使用iSCSI,而只在有意义且我们预算到位的地方使用FC”,这是一个金融服务组织的CIO所说的。

翻译

曾少宁
曾少宁

TechTarget中国特约技术编辑,某高校计算机科学专业教师和网络实验室负责人,曾任职某网络国际厂商,关注数据中心、开发运维、数据库及软件开发技术。有多本关于思科数据中心和虚拟化技术的译著,如《思科绿色数据中心建设与管理》和《基于IP的能源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