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的网络规划——私有云

日期: 2010-09-05 作者:Zeus Kerravala翻译:曾少宁 来源:TechTarget中国

私有云——也称内部云——指的是一个单位基于云计算原则来构建一个数据中心的模型。私有云实际上是虚拟技术的全方位应用。设计为私有云的数据中心在应用和服务方面与公共云很相似。所有计算资源都集中在一个“池”中,以此向外按需提供应用和服务。

它们的唯一区别是计算资源池只能通过这个单位的内部数据中心访问,而不是公共的Internet。这意味着计算资源必须是虚拟化和可迁移的,它们可以在网络中实时移动。   私有云对于数据中心网络是极具颠覆性的,并且也会打破了大多数传统网络的最佳实践方法。传统网络设计原则采用的是三层拓扑结构:访问层、聚集层和核心层。

此外,许多网络都是建立在三层协议(IP层)上,因为这样能实现最……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私有云——也称内部云——指的是一个单位基于云计算原则来构建一个数据中心的模型。私有云实际上是虚拟技术的全方位应用。设计为私有云的数据中心在应用和服务方面与公共云很相似。所有计算资源都集中在一个“池”中,以此向外按需提供应用和服务。它们的唯一区别是计算资源池只能通过这个单位的内部数据中心访问,而不是公共的Internet。这意味着计算资源必须是虚拟化和可迁移的,它们可以在网络中实时移动。

  私有云对于数据中心网络是极具颠覆性的,并且也会打破了大多数传统网络的最佳实践方法。传统网络设计原则采用的是三层拓扑结构:访问层、聚集层和核心层。此外,许多网络都是建立在三层协议(IP层)上,因为这样能实现最大的灵活性。这种类型的架构,虽然对于当前的数据中心来说很理想,但是却不利于许多组织向私有云模型移植。

  三层架构一般都将服务器连接到顶级机架交换机,然后再聚集于一个末排交换机,最后再连回核心交换机。在私有云中,计算资源需要是流动的,且能够在机架之间、数据中心内甚至数据中心之间以最快的速度移动。虚拟工作负载经过多跳网络可能就会增加延迟,从而降低私有云的性能。

  相反,网络架构师已经开始使用水平堆叠技术来创建更加扁平的二层协议网络了,这是相对较新的发展。在这种网络中,顶级机架交换机会连接另一个交换机,然后直接连回核心交换机,从而有效地去除末排交换机并从体系架构上减少了一跳网络。在二层协议上,这将会减少在网络中移动云资源的延迟时间,如虚拟服务器。这引起了人们对低延迟10Gb Ethernet的关注,并使我们更关注于真正的40Gb(非多路复用)和100Gb Ethernet。

  私有云另一个具有颠覆性的方面是桌面虚拟化的增加。在虚拟桌面环境中,用户会话是运行在位于数据中心的一个中央服务器上,然后再分流到用户桌面,并且都是运行在安全封闭的环境中的。所有应用都运行在数据中心,而终端只是显示桌面或应用。所有看到这种演示的人都意识到它足以改变用户的工作方式。人们可以在办公室工作,关闭PC,然后来到机场的一个Internet开放区,然后登录虚拟桌面,这时用户会话就会恢复到与之前关闭时完全相同的状态。当员工关闭会话时,终端不会留下任何东西。而且终端本身也不是问题,因为员工可以使用标准的Windows PC、Mac、笔记本电脑、上网本或者智能手机,但都会获取相同的体验(至少,在设备允许的前提下是这样)。从许多方面看,桌面虚拟化可以看成是大型机的复活,除了用户看到的不再是绿屏,因为现在用户在连接后可以获得多媒体体验了。这也很容易与以前的“瘦客户端”技术相混淆,但是桌面虚拟化与传统计算方式几乎是没有任何区别的,一样都有完整的音频和视频功能。

  然而,桌面虚拟化的性能取决于组织的网络架构和配置。许多组织都不是同等看待网络各层的,而这现在需要进行改变。网络边缘,或者说布线室,通常都是低端设备,其中有一些还是未管理的,虽然网络架构的质量和可靠性都已经增加到接近数据中心的水平了。这意味着数据中心中的一些特性可能在布线室是不支持的。通过桌面虚拟化,整个网络变成了桌面的交付机制,而从数据中心到布线室要求通过聚集层实现一致的特性集。这样就可以保证一致用户体验。同时,将桌面虚拟化流量限制在各自的虚拟LAN或服务质量(QoS)队列中将保证附加的网络流量不会干扰其他关键任务的流量。

翻译

曾少宁
曾少宁

TechTarget中国特约技术编辑,某高校计算机科学专业教师和网络实验室负责人,曾任职某网络国际厂商,关注数据中心、开发运维、数据库及软件开发技术。有多本关于思科数据中心和虚拟化技术的译著,如《思科绿色数据中心建设与管理》和《基于IP的能源管理》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