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11n WLAN基础架构策略:2.4 vs. 5 GHz带宽之争

日期: 2009-12-01 作者:Craig J. Mathias翻译:曾少宁 来源:TechTarget中国 英文

虽然802.11n技术让无线LAN(WLAN)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但是容量并不是解决网络性能的唯一方法。部署创新802.11n WLAN基础架构和激活多通道自动分配与支持网络上越来越大的客户和应用数目是一样重要的。Farpoint Group可以通过测试Cisco BandSelect来检查802.11n WLAN基础架构革新和带宽分配的重要性,其中Cisco BandSelect是该公司无线控制器上的一个保证客户端尽可能地实现5GHz带宽的特性。确切而言,该测试着重于速度、在相同频道上的11n和11g的同步以及2.4和5 GHz带宽的功能区别,特别是在使用40MHz频道的时候。

  根据批……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虽然802.11n技术让无线LAN(WLAN)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但是容量并不是解决网络性能的唯一方法。部署创新802.11n WLAN基础架构和激活多通道自动分配与支持网络上越来越大的客户和应用数目是一样重要的。Farpoint Group可以通过测试Cisco BandSelect来检查802.11n WLAN基础架构革新和带宽分配的重要性,其中Cisco BandSelect是该公司无线控制器上的一个保证客户端尽可能地实现5GHz带宽的特性。确切而言,该测试着重于速度、在相同频道上的11n和11g的同步以及2.4和5 GHz带宽的功能区别,特别是在使用40MHz频道的时候。

  根据批准的最终802.11n标准,大多数人都认为关于无线LAN性能的遗留问题已经因此得到解决了。毕竟,802.11n,以来自Wi-Fi Alliance的2007 Draft Specification验证的产品模式,已经应用了一段时间。这些产品中的大多数都能提供基本的300 Mbps传输性能,同时传输性能达到450和600 Mbps的产品也已经面世了。实现(第7层)单一客户端性能远超过150 Mbps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同时,由于802.11n所带来的整体系统性能提升,特别是WLAN系统供应商实现的基础架构革新,.11n将有望在接下来几年内广泛地影响所有重要的应用领域。

  当然,.11n还没有达到1 Gbps级别,虽然我们并不期望这会成为替代802.11n的原因,但是IEEE 802.11组织目前已经配备两个额外的任务组(.11ac 和.11ad)来实现这个级别及以上的性能了。因此不管如何,其中一个可能能够尝试新标准功能而再次声明不需要用更高级的方法来提高吞吐量,以及更重要的无线LAN网络容量,但是在应用该方法时人们应该更谨慎——实事上Farpoint Group认为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

  这个问题的原因并不是很微妙的。从一开始,网络的需求就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的。不断增长的要求表现在客户端数量增长以及不断对应增长的应用需求,而这不仅仅是针对吞吐量还涉及到时间限制、响应和网络范围的容量。虽然802.11n所体现的吞吐量是最受欢迎的,但是,确切的说,对于企业级性能而言,单单一个吞吐量是不够的——至少来自WLAN系统供应商的革新基础架构所实现正确的部署也是一样重要的。最后,要记住访问任何指定802.11频道都是系列化的,而这种频道竞争往往是所实现性能的一个因素。因此,它非常适合于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无线资源,而无线信号往往在系统级的基础架构方法和创新上达不到要求。因此,只是功能强大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

  因此,这种挑战引进了Farpoint Group Tech Note的另一个开发课题。特别地,我们可以检查无线LAN系统基础架构在配置基于802.11n的最优解决方案上的重要性。然而,直接检查一个指定基础架构的优点是很困难的,因为指定实现的具体细节是相当复杂的。因此,我们决定在一个特定的(且非常流行的)实现上进行少数测试来评估一个具体基础架构功能——例如,Cisco BandSelect的功能……

翻译

曾少宁
曾少宁

TechTarget中国特约技术编辑,某高校计算机科学专业教师和网络实验室负责人,曾任职某网络国际厂商,关注数据中心、开发运维、数据库及软件开发技术。有多本关于思科数据中心和虚拟化技术的译著,如《思科绿色数据中心建设与管理》和《基于IP的能源管理》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