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局域网入侵检测现状和要点分析(中)

日期: 2008-12-30 来源:TechTarget中国

1.2 WLAN中的安全问题 WLAN的流行主要是由于它为使用者带来方便,然而正是这种便利性引出了有线网络中不存在的安全问题。比如,攻击者无须物理连线就可以连接网络,而且任何人都可以利用设备窃听到射频载波传输的广播数据包。因此,着重考虑的安全问题主要有:

a)针对IEEE 802.11网络采用的有线等效保密协议(WEP)存在的漏洞,进行破解攻击。

b)恶意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伪装,这种攻击在有线网中同样存在。

C)对于含AP模式,攻击者只要接入非授权的假冒AP,就可登录欺骗合法用户。

d)攻击者可能对AP进行泛洪攻击,使AP拒绝服务,这是一种后果严重的攻击方式。此外,对移动自组网模式内的某个节点进行攻击,让它不停地提供服务或进行数据包转发,使其能源耗尽而不能继续工作,通常称为能源消耗攻击。

e)在移动自组网模式的局域网内,可能存在恶意节点,恶意节点的存在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很大。

2、入侵检测技术及其在WLAN中的应用

IDS可分为基于主机的入侵检修系统(HIDS)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NIDS)。HIDS采用主机上的文件(特别是日志文件或主机收发的网络数据包)作为数据源。HIDS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网络拓扑简单,入侵相当少见,因此侧重于对攻击的事后分析。现在的 HIDS仍然主要通过记录验证,只不过自动化程度提高,且能做到精确检测和快速响应,并融入文件系统保护和监听端口等技术。与HIDS不同,NIDS采用原始的网络数据包作为数据源,从中发现入侵迹象。它能在不影响使用性能的情况下检测入侵事件,并对入侵事件进行响应。分布式网络IDS则把多个检测探针分布至多个网段,最后通过对各探针发回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来检测入侵,这种结构的优点是管理起来简单方便,单个探针失效不会导致整个系统失效,但配置过程复杂。基础结构模式入侵检测模型将采用这种分布式网络检测方法,而对于移动自组网模式内的入侵检测模型将采用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模型。

当前,对WLAN的入侵检测大都处于试验阶段,比如开源入侵检测系统Snort发布的Snort-wire-less测试版,增加了 Wifi协议字段和选项关键字,采用规则匹配的方法进行入侵检测,其AP由管理员手工配置,因此能很好地识别非授权的假冒AP,在扩展AP时亦需重新配置。但是,由于其规则文件无有效的规则定义,使检测功能有限,而且不能很好地检测MAC地址伪装和泛洪拒绝服务攻击。2003年下半年,IBM提出 WLAN入侵检测方案,采用无线感应器进行监测,该方案需要联入有线网络,应用范围有限而且系统成本昂贵,要真正市场化、实用化尚需时日。此外,作为概念模型设计的WIDZ系统实现了AP监控和泛洪拒绝服务检测,但它没有一个较好的体系架构,存在局限性。

在上述基础上,我们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感应器的网络检测模型框架,对含AP模式的WLAN进行保护。对于移动自组网模式的WLAN,则由于网络中主机既要收发本机的数据,又要转发数据(这些都是加密数据),文献提出了采用异常检测法对路由表更新异常和其他层活动异常进行检测,但只提供了模型,没有实现。此外,我们分析了移动自组网模式中恶意节点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一种基于声誉评价机制的安全协议,以检测恶意节点并尽量避开恶意节点进行路由选择,其中恶意节点的检测思想值得借鉴。Snort-wireless可以作为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我们以此为基础提出一种应用于移动自组网入侵检测的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模型架构。

3、WLAN中的入侵检测模型架构

在含AP模式中,可以将多个WLAN基本服务集(BSS)扩展成扩展服务集(ESS),甚至可以组成一个大型的WLAN。这种网络需要一种分布式的检测框架,由中心控制台和监测代理组成,如图3所示。

含AP模式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框架

图3 含AP模式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框架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