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9号,新年伊始,由科技部高新技术与产业化司、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指导,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杂志社主办、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协办的2009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新年趋势论坛暨2008MIE年度创新之星风云榜颁奖盛典在北京美泉宫饭店举行。
科技部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司副司长杨咸武、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司郑昕副司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陈小洪所长、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司服务创新处刘怡处长、科技部火炬中心生产力处赵传超处长、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专家孙林夫教授、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宋承志总工程师、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科技部信息化推进处刘增进处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装备部陈长年部长、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张汉欣副总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顾翔华副秘书长、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吴迪主任、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秦海岩秘书长等出席论坛。科技部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司副司长杨咸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工程师杨海成、国务院参事石定环、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专家孙林夫教授、中国南车信息中心主任符刚、首都航天机械公司工艺处副处长战玉晓等作了主题发言。
参加本次论坛的还有来自北京市科委、上海市科委、北京市工业促进局、重庆市科委、山东青岛科技局、天津市科委等地方科技部门代表,以及来自全国的造船、航空航天、汽车、电子、服装等制造业企业代表、国内外信息化软硬件供应商、中介机构代表及多家媒体记者约300人。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新年趋势论坛在科技部等部门支持下自2005年每年新年伊始如期举办,今天,在这里举办第四届MIE新年趋势论坛,各部委与地方政府领导、国家级权威专家、行业信息化专家、制造业企业高管、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媒体等多方专业人士聚集一堂,围绕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制造业将如何创新求生并向产业链高端发展、MIE如何支撑中国制造升级、IT产业如何应对、中小企业如何转型壮大,以及新技术对中小企业的支撑等话题,邀请了各级领导进行政策解读、权威经济学者趋势展望、企业人士现身说法等,群策群力,共同就新时期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协同创新的基本内涵、任务目标和推进措施等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共同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大融合、促进我国制造业又好又快发展。
论坛的同时,还盛大举行2008MIE创新之星年度风云榜颁奖仪式。多家各级地方和行业主管部门、制造业企业和信息化领域软硬件供应商获此殊荣。
刚刚过去的2008年令全世界的人们刻骨铭心。我们国家更是经历了大悲大喜,既有奥运和“神七”的巨大成功,也有地震等天灾人祸的悲烈。特别是,受到金融海啸所导致的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在改革开放30年之即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但是,危机中蕴涵着的更多的是思辩、是机会、是抉择!
中国制造业将在全球经济拐点的机遇中,选择从中低端制造走向价值链高端,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当前,全球制造业都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包括经济形势不利、全球化局势、品牌竞争、产业链间竞争、产品成本增加、产品生命周期更短、产品复杂度增加和用户需求多样性等,更激烈的竞争。
我国制造业受经济模式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环境保护成本增加等多重内因的影响,同时,受到金融危机、欧美市场需求降低等外部因素的作用,导致我国工业企业的发展出现低潮期,国家经济也出现下滑态势。有数据显示,2008年中央企业预计实现利润7000亿元左右,同比下降30%左右。这是我国中央企业自2002年以来利润首次下滑。央企,作为国有大型企业都遇到了困难和问题,我国占99%以上的中小企业,如何生存,度过难关,考验着我国整个工业产业。
虽然,我国政府出台了包括四万亿政府投资、出口退税、惠农政策、银行信贷、房地产优惠政策等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和计划,为我国制造业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创造了较好的外部政策环境,但是,制造业企业仍然需要通过技术改造和信息化普及和深化应用,练好内功,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走出经济低谷。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实践证明,我国制造业通过技术改造和升级,通过从产品设计、加工工艺、现代制造到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信息化,在产品创新、企业管理水平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促进了我国制造业的跨越发展。
未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作为有效的技术工具和手段,将在中国经济和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危机关头,有效支撑企业度过难关,并且,从仿制、代工和低价值制造的窄门走向创新和创造的蓝海。
科技部协同社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作20余年,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是,新的历史阶段,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进程依然任重道远。借助全球经济拐点的有利时机,MIE将引导中国制造借助信息力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制造服务业发展。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将在国家多个部委协同下实现跨越式发展。
各位与会代表,2009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中国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发展元年。在这个重要的时刻,新年论坛的召开,寄希望于广大制造企业、信息化领域软硬件供应商等各界人士,携起手来,创造一个制造业信息化和谐发展的大环境和良好氛围,积极推进中国制造业创新发展,迎接“中国创造”美好的未来!
2008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风云榜榜单
依据2008年度以产品创新、管理创新为手段和目标,引领制造企业、产业公司的技术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进而实现经营多元化和经济效益递增的评选原则,荣获2008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风云榜“十大创新领袖”奖单位是:
北京北方微电子基地设备工艺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
海尔集团
安世亚太集团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石油机械厂
达索系统集团
以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产品设计制造的新突破,具有自主设计产品。降低了产品成本,缩短了上市周期,产生良好经济效益为评选原则。荣获2008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风云榜“产品创新”奖单位: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机电院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飞机制造厂
北京北重汽轮电机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武昌造船厂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
北京兆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产品创新离不开适用的支撑工具,荣获2008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风云榜“产品创新支撑”奖单位:
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 北京凯普计算机软件系统工程公司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Siemens PLM Software
SolidWorks公司
MSC.Software 公司
美国参数技术公司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亿维讯集团
IBM中国有限公司
北京艾克斯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天舟上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神舟航天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清软英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数码大方科技有限公司
欧特克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以向管理要效益,积极促进现代管理理念与企业相结合,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和系统提升了业务、生产、销售和供应链内外部管理水平和能力为评选原则。荣获2008中国制造业信息化风云榜“管理创新”奖单位:
北京铜牛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北一数控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首都航天机械公司
北京江河幕墙股份有限公司
南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
天狮集团
荣获2008中国制造业信息化风云榜“管理创新支撑”奖单位:
Infor中国
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微软(中国)有限公司
神州数码管理系统有限公司
SAP中国
东软集团有限公司
浪潮集团公司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北京和佳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甲骨文(中国)软件系统有限公司
以行业和区域性管理机构,结合经济特性和发展趋势,引导本行业和区域企业采用信息技术提升整体经济能力和水平,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为评选原则。荣获2008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风云榜“组织创新”奖单位:
四川制造业信息化研究院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北京市工业促进局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青岛市科学技术局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
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
相关推荐
-
“互联网+”时代,谁来成就数据中心的绿色与节能?
随着中国“互联网+”战略的提出,不少传统企业都在以工业4.0、信息化为主要驱动力开展两化融合,使得中小型数据中心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与此同时能耗问题也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方向。据统计,用电成本约占数据中心整体运行成本的60%以上。巨大的用电容量给数据中心的发展和运营带来了成本压力,以“绿色、环保、节能、高效”为理念的绿色数据中心已作为下一代数据中心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
-
华三通信帮助用户构建安全的新IT基础环境
在云计算时代,企业信息架构面临调整,对于传统的网络安全设备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行业解决方案部总监许立宪就信息化发表了其看法。
-
华三助力北京日报集团内网系统全面改造
北京日报集团与华三合作,对内网系统进行了全面改造,建设了数字化集成平台,更为高效、及时的提高了整个集团工作效率。
-
IT运维年终总结:数据是关键
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企业不可能停止对IT的投入。在从“成本中心”转化为“价值中心”的过程中,数据才是IT运维管理最大的扭转力。